清水混凝土:纯粹的建筑文化

         朴素的建筑语言清水混凝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筑师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清水混凝土”一直是国内建筑领域少人涉足的一片神秘之地。虽然,它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而其施工难度之大,可变因素之多,又使其始终难以被国内的业主和建筑师所采用,更鲜有成功的范例。而最近,北京某开发区出现了一组即将竣工的灰色调办公建筑---联想研发基地,该建筑早在去年9月的“联想研发基地大面积清水混凝土技术”鉴定会上被建设部科技司列为“中国首座大面积清水混凝土建筑工程”。

  清水混凝土在制备、模板加工、成品养护等多方面都是一般工艺所无法实现的,从建筑设计图纸到项目施工管理,它都有一套独特的实现方案和技术措施。在一座近10万平米的大型建筑中全面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中国还没有先例,吃一只这样的“螃蟹”,需要勇气和实施的手段。

  该建筑的设计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建筑师谢强说,在国内建筑业一片浮躁地追随西方设计流派,泛滥在石材、金属、玻璃幕墙等耀眼光泽中,联想选择走向了充满内在品质的世界,义无反顾地认同清水混凝土的清风秀影与高雅脱俗,与设计师热爱清水设计意图不谋而合,经前期的方案确认后,组织严密有条不紊地将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执行并贯彻到施工的每一细节。

  在这里,清水混凝土这种材料表达出一个成熟的高科技企业内敛而平和的气质。清水混凝土不仅首次得到大面积使用,而且同时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有混凝土拓出的圆洞窗、云窗、月亮门造型,还有西楼东侧外墙镶金属的弧形清水混凝土等。正是这些带来了施工最大的特色,也最具挑战性,例如:不同于以往类型的建筑施工,工程在土建未出地面之前,先由施工人员依照设计要求在工地旁浇注清水混凝土板墙以测试和探索混凝土的特性与不同效果的可行性,并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和验收标准。

  有情感的建筑材料20世纪初时,混凝土因其力学特性开始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到20世纪中期,建筑家们逐渐把目光从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具体利用转移到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等材质对人的感官及精神的影响和刺激上,开始用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与生俱来的装饰性特征来表达建筑传递出的情感。

  到20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清水混凝土出现在欧洲、北美州等发达国家,尤其在日本,一种被认为更接近于东方禅学无为而为思想的精神世界被以安藤忠雄为代表的日本建筑师融入在其设计的清水混凝土建筑中,在混凝土施工中经脱模之后所呈现的自然纹理在禅缝与螺栓孔的划分限定下,传达出一种其他人工建筑材料无法模仿的天然质朴与厚实,借四季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气质.成为最具东方文化色彩的建筑材料。

  科学系统实现“清水”梦想由于清水混凝土一次浇注完成,不可更改的特性,与墙体相连的门窗洞口和各种构件、埋件须提前准确设计与定位,与土建施工同时预埋铺设,由于没有外墙垫层和抹灰层,施工人员必须为门窗等构件的安装预留槽口,并且清水墙体上若安装雨水管、通风口等外露节点也须设计好与明缝等的交接,只有将种种问题发现与解决好,才能保障清水混凝土墙体呈现出它本应反映的纹理与质感,联想清水混凝土的成功是各部门协调合作,通过大量现场制作样板,科学系统地完成各步操作而得以实现的。

  有专家是这样评价清水混凝土技术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在国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而国内直至今日才有大面积项目的实施,其难点主要体现在项目管理的科学与严谨上,很多国内建筑师都对这一材料情有独钟,也曾尝试着进行设计,并说服业主实施,但常有半途而废的实例出现被迫改变方案,一方面各分项工种之间的配合须提前和默契,另一方面业主甲方的决心与贯彻执行的力度是紧密相关的,设计师不仅要在方案设计中将图纸表达清晰,更为重要的是将设计意图温和且执着地传递给业主与施工单位,并与他们一道在实践中摸索成功的出路,展现清水混凝土的无穷魅力与可观前景。在不断实践与创新中确立属于中国的清水混凝土建筑语言。

  对于一个复杂的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有好的适合的运作系统。从组织设计、安排施工到项目管理与监理督检,如果每一个环节都运行良好,实现清水混凝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清水混凝土建筑在国外很普遍而在国内却很少见的原因。

  清水混凝土是一种低廉的建筑材料,只要施工得法,严格控制,精细设计,可以省略大量贴脸的装饰装潢,联想工地由于墙、板、柱等内外墙多处使用清水混凝土,省去了大量吊顶及内外装饰材料,在追求欣赏品味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节约和工期的高效率,为其他建设项目投入和产出效益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榜样。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世界级的建筑大师如贝聿铭、安藤忠雄等都在他们的设计中大量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悉尼歌剧院、日本国家大剧院、巴黎史前博物馆等世界知名的艺术类公建,均采用这一建筑艺术。

  清水混凝土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但建筑师们认为,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看似简单,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